嵐縣新村
古村新顏
□ 程建軍
嵐縣王獅鄉新村地理位置特殊,209國道與忻磧公路于此通過,嵐縣火車敦厚小站落戶新村,附近的赤堅嶺(寬約1千米,長約2千米,比高100米)將嵐縣和方山一分為二。
新村歷史
相傳,這里曾經是女媧煉石補天之處。話說天地崩裂之后,女媧娘娘心急如焚,立誓尋找補天妙法。一日,女媧路過嵐縣,發現赤堅嶺上有不少的紅色石子熠熠生輝,發現新村(薪村)堆疊有不少柴草高可接天,慧眼一掃果然為補天絕佳材料。女媧于是在此地停留數年,并且耗盡心血將它們熔化成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補好。
據國家地質隊考證,此地的紅色石子為天降隕石,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作為歷朝歷代的戰略交通要道,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高九英率領農民起義,在新村百年老楊樹誓師,招兵買馬三千余人,風頭強勁,攻城略地,劫富濟貧,所向披靡。
山西巡撫馬國柱見勢不妙,派兵圍剿起義軍,高九英率眾抵抗。歷時四年,高九英被俘,壯烈犧牲,起義失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此落幕。據說,村西北的山上還有當年起義軍堅守時的據點遺跡。
1939年12月,八路軍三五八旅與新軍暫一師、決死四縱隊在此大敗閻錫山三十三軍。經過3天激烈戰斗,趙承綬、郭宗汾丟棄臨縣縣城向汾(陽)離(石)公路潰逃。至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軍和八路軍與反動派的戰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抗戰時期,新村青年馬二白、于白小、于付來保等人參軍入伍,為新中國成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新村人以本地歷史掌故和地理沿革為資本,翻開了發掘嵐縣淵源的新篇章。
新村古會
每年的正月初五,新村人都會隆重舉行一年一度“人畜平安古會”,此與亂石村“騾馬驚炸會”類似。古會流傳至今,還保留了請神、貼符、納五谷、響炮、送神等程序。
趕會期間,每戶人家都會得到寫有“吉祥如意”“萬事亨通”的幾綹黃布條。此外,糾首(負責組織會務的人)們還會在街上張貼五顏六色的彩聯,以此烘托節日氣氛。
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正月初四、初五這兩天,村里街上擺滿了賣傳統小吃、特色食品、日用雜品,五花八門,一應俱全。
每年正月初五,新村人畜平安古會雷打不動,新村人總會想方設法讓最淳樸、最原汁原味的群眾文化表現形式展現在這個大舞臺上,讓最鮮活的嵐縣民間文化得以傳承發展,讓一段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嵐縣民間故事廣為傳播。
新村人以古會為媒,留住鄉愁,留住親情,傳承歷史文化品牌,在展現嵐縣文化內涵,共筑嵐縣群眾共有精神家園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平安古會閃現著每個新村人的夢想,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里,新村每年新春的這場既傳統又有新意的廟會,把一年一度生活的“頂峰”變得更喜慶、更熱烈。
新村河
據雍正版《嵐縣縣志》記載:“新村河,位于城南赤堅嶺下,嵐水東流,靜樂西流,興縣北逆流,岢嵐州惟此水自南而北,至冽石口與綠水河合流入于汾。”又記:“此水夏秋盈溢,寒冬不涸,有佳名,實勝地,可以供游覽,稱大觀也。”
此水今名暖水河,一到冬季,西北風帶來的冷空氣沿河而上,經過溫暖的河水(冬季無結冰期),河面蒸汽茫茫,白霧繚繞,甚為壯觀。
特別神奇的是,一到夏天,此河河床上便會浮現一種小石子。只要時機合適,小石子上即能長出一種河地菜,它是形狀像木耳的真菌。它是一種天然的涼拌菜,鹽醋麻油辣椒簡單調拌,可口美味。
如今,新村河水流水泱泱百鳥飛,古樸與現代交相呼應,美麗鄉村的水系呈現“岸綠水清”的特點,已經成為村民散步鍛煉及驢友們垂釣的網紅打卡之地。
此外,新村人結合新村河與自然景石雕塑,設計出了蛤蟆神雕塑瀑布,與溪流、水景融合,打造了集兒童游樂、濕地科普于一體的自然濕地景觀游樂區。結合自然景觀,打造了以野營、燒烤、戲水的休閑娛樂區,親子、家庭游玩的娛樂區。結合水庫大壩東側平坦地勢。打造了水庫觀景區——新村發展文旅事業得天獨厚,文旅融合項目落地有聲。
新村人以新村河為抓手,做足了水文章。
新村產業
王獅一帶野生沙棘分布面積廣,新村附近的沙棘種植更是具有集中連片的優勢。
嵐縣具有氣溫低,降水少,無霜期短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造就了新村野生大果沙棘口感軟綿,果粒光滑,飽滿又大的特點。
為了迅速發展經濟,新村人民在嵐縣縣委、嵐縣政府強有力的引導之下,在采用“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脫貧戶”的林業資產收益模式,建設了沙棘育苗基地和沙棘經濟林種植基地,帶動農戶增收發家致富 。
新村人以沙棘產業為抓手,實現資源激活、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荒山增綠,將沙棘這一綠色生態項目做大做強,將脫貧攻堅的文章寫在了嵐縣大地上。
新村人
新村雖小,但是有蘭、劉、于、趙、馬、安、郝、楊、梁、王、史、李等眾多姓氏。劉姓與馬姓作為土著居民,來歷比較久遠。蘭姓、于姓、趙姓分別從北村、東陽澗、蘆家洼等地遷來。1945年,楊姓是從莊戶村搬遷來的。根據舊神子和家譜記載,其祖先屬于南白家莊楊氏族支系,十四世祖從南白家莊遷往莊戶村,與東村楊玉祥家族同族。
新村雖然是雜姓聚居之地,各姓和平共處,安居樂業。如果哪家遇上起房蓋舍、上梁擺棧等大型營生,人手不夠,村里人都主動積極去幫忙,而且不講代價。特別是在知青插隊期間,對知青照顧有加。每逢春節,家家都會主動請吃頓飯,同情知青們離開自己的家,在農村吃苦受罪,幫助農村建設,老百姓覺得感恩他們。北京知青徐豐盈回鄉后,念念不忘新村人民曾經對他的養育之恩。
新村人雖少,但尊師重教氛圍熱烈。不僅平時對老師們尊敬有加,特別是逢年過節,對村里的老師十分抬舉,家家輪流做東宴請老師,戶戶給老師們做年糕、攤黃日、蒸饃饃,體現了其淳樸民風。
新村雖小,但目前有退休及在崗國家干部十余人,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模范人物;新村雖小,人口數不足兩百,有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十數人。其中梁艷平,她是村里的第一個研究生,現在云南省人民醫院工作。
新村雖小,但人才濟濟。涌現了發啟農機具專業合作社董事長于天奴,養豬專業戶楊新宇,養羊專業戶于全成、于桃拴、趙建軍,還有更多的養牛戶。外出務工的青年,能吃苦懂技術,他們發展勢頭強勁。
眾人劃槳呦,開動大帆船。新村雖小,但新村人眼界寬,做的都是為民謀福利的大好文章。
濯足新村河,暢游蛤蟆神水庫,舔一口新鮮沙棘果,漫步新村,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青春昂揚的氣息清新撲面,讓人不由自主地卸下疲憊,全身心去感受新村的寬厚與魅力。
《大學》里有一句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講,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只有每天奮斗,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為了一代代新村人越來越好,每一代新村人都有自己新的任務。毋庸諱言,新村幾百年來的發展,都是新村人祖祖輩輩努力奮斗的結果。
新村的昨天是“新”的,新村的今天是“新”的,真誠希望新村的明天越來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