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_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_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图片_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_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

呂梁新聞網首頁  > 首頁  > 民俗

轉盤如神游

——柳林盤子會之四

2024年03月06日 11:52:20 來源:呂梁新聞網 編輯:韓昊桐

□ 白占全

“轉盤”指的是在各個盤子活動點轉游,這種轉游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人們之所以長期樂此不疲,除去盤子本身帶有的神秘氣氛外,更重要的在于它那熱鬧喜慶的場面。夜晚是盤子活動最熱鬧的時候,百多座盤子前燃燒起熊熊旺火,裝點在盤子上的各色彩燈也閃爍著絢麗奪目的光彩。吹拉彈唱的藝人們在旺火前盡情表演起來,熱情奔放的嗩吶傾吐著無限的喜悅,幽默詼諧的彈唱引來陣陣笑聲,輕松灑脫的秧歌盡現著傳統與時代的風流……熙熙攘攘的人群擁擠在盤子周圍,盡情享受著節日的快樂。

彈唱

伴隨盤子會活潑登場的是古老的柳林彈唱。

柳林彈唱是介乎于曲藝、表演唱之間的一種演唱形式,它吸收了民歌、道情、二人臺、戲曲等多種民間文藝的精華,形成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彈唱以彈伴唱,既彈又唱,內容取材廣泛,唱詞情節完整,貼近群眾,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柳林彈唱的歷史可上溯到宋代,源于宋元時期非常流行的說唱藝術“諸宮調”。據鋤溝村彈唱老藝人梁恩寬、楊廷善講,明清時期,彈唱在柳林非常盛行,大凡商家店鋪開業,民間婚喪嫁娶、喜慶節日,都要雇請彈唱藝人演出,每到元宵佳節,柳林城鄉的大街小巷就會出現“人流蜂擁,爭看彈唱”的盛況。

彈唱演出時,在管子、笛子、胡胡、四音、二胡、三弦、笙、梆子等樂器的伴奏下,男女兩名唱手分領劇中角色,一手持扇,一手拿綢,邊扭邊唱,說演結合。伴奏所用曲牌均為傳統古曲,民間藝人歸納為“九彎十八調”。帽子為演唱前的開場音樂,套曲根據演唱內容而定,一般采用《智化寺京音樂》四調,內容長的彈唱每唱幾段即換一種調子。過門是每唱完一段時使用一種固定性的曲子,起銜接、過渡作用。尾曲是一個節目演唱完后的一段音樂曲牌。樂隊可大可小,一支樂隊,一般由六至八人組成,主奏樂器、和弦樂器一人執一件,打擊樂器一人執二。

彈唱表演一般在盤子附近店鋪的高圪臺上,或臨時搭簡易小臺子。看彈唱的人們早已守候在那里,管弦一響,人們不由地伸著頭朝臺上看,出場的演員是一男一女兩角,登臺的演員一般不化裝,只有丑角出場時才化妝,有時是一人多角。丑角的鼻梁上抹一塊白,臉頰擦著紅,嘴唇涂得血紅,出場時姿勢滑稽,邊說邊唱邊做鬼臉,臺下的人們被逗得前俯后仰。演員的唱詞道白都是當地的方言土語,初聽時懵懵懂懂,但柳林人習以為常,字字句句聽得真切。外地人雖然有些唱詞聽不清,但優美的音樂也令其陶醉,樂而忘返。

表演者或對唱或和唱,間以道白,為聽眾再現民間流傳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故事情節較為簡單,演唱內容豐富多彩,有戲劇故事、民歌。《趕舟》《審錄》《下柳林》《小中山》《秋香哭婆》是彈唱中的代表作。

鬧秧歌

鬧秧歌是柳林盤子會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廣的一項民間文藝活動。每到春節、元宵節,各村社均要組織一支或幾支秧歌隊,鬧鬧紅火,動動響器,熱鬧一番,慶祝一番。

水船秧歌又叫旱船秧歌、跑秧歌。整個秧歌隊由艄公統領指揮。水船是用木條扎綁、套鉚、裝釘的小型船體與船體骨架,船體長約五六尺,寬有三四尺,兩頭圓弧形或尖起翹,船沿下周圍以花布或圍白布彩畫水波紋圖案,船艙為方形圓凹頂或四面斜坡頂,用彩紙或彩紙花裝飾,四角懸掛彩紙花穗,船艙內乘坐一演員,船為兩只,所以乘船演員為二,一男一女。女船工裝扮同身子上演員,上衣兩袖經肩前后斜橫搭一繩帶,拴系于船兩沿,兩手左右緊握船沿掌船跑船,男船工也為身子上裝扮。男艄多化裝為老叟,頭頂拴系古代長發髻,戴草帽沿編挽的船形帽,粘貼或掛戴長胡須,腰束白布裙半纏半垂,手執劃槳,在船后或船前劃槳,在鑼鼓的伴奏聲中進行表演。女艄裝扮為身穿彩裙,頭戴纓花帽,手執劃槳,在船前后扭著劃槳,成對文武角色隨后。表演人數,少者五六十人,多者上百人,根據人數的多少及表演場地的寬窄,走成各種圖案。

開場時,艄公要“叫板”,做武術表演三腳不落地動作后,隨著音樂節奏,男女艄公各帶一隊,從兩邊同時同向入場,在嗩吶鼓板的伴奏下,兩隊合二為一,往開擺陣勢。陣勢擺開,坐船演員雙手掌船在場內轉大圈,小步子快跑,老叟在后執槳劃船,飛跑數圈后,老叟斜插跑到船前用槳攔擋,船頭從外側掉轉回頭反方向飛跑數圈后,老叟再擋再調頭,復回原方向飛跑幾圈后,老叟引船到場中心,船體快速旋轉數圈后慢行起來。文武角色隨鼓板節奏,兩手抬于腰間,來回擺動,以腰帶動全身,扭到拐角處時,抖肩顫胯,碎步小扭,姿勢自然圓滑,柔軟輕舒。扭到高潮時,艄公在拐角處“要板”,來套武術動作。水船慢悠悠地擺動,好像載著五花八門的乘客在河中游蕩,時而躍過大浪,時而溜下波谷,其余各坐船者根據自己所扮角色進行表演,有收有放,有張有弛,進退有序,氣勢磅礴,場內花紅柳綠,猶如萬朵鮮花開放。板一停,嗩吶奏響,即告收場,再轉向它處。女艄“行如落葉水上漂,動則楊柳隨風搖,腰胸連綿扭八字,頭微晃動含柔嬌。”男艄則“快起慢落踏稀泥,拖泥帶水逶迤移,雙膝微屈氣下沉,剛中有柔健又穩。”

水船秧歌最精彩的要數陷船了。陷船多在謁門子完了進行。表演人員多為二三十人,有男女艄公、坐水船的、傻童、和尚、算卦的、背順順的、提茶壺仆人(二不愣)、大肚婆姨、農民、耍棒槌的、商人、拐杖老婆、媒婆等,表演的是船到河心擱淺后,不同人物的不同動作表現。船擱淺后,艄公坐在船上觀察水情,做些試撬的動作,試撬無用,艄公親自下水,做挽褲腿、挽袖動作,或脫掉衣服,解下腰帶。進入水中,手搬船幫,用身體背船,并做抱泥姿勢動作,船仍無濟于事,于是又做卸貨狀、舀水狀,以肘扛船,以槳撬船,艄公在兩只船的四個撬角上各撬八次,船仍無動靜,于是使出渾身力氣背船、靠船,船才算有點動靜,于是拿起槳再次撬船,此時傻童出來搗亂,你在這邊撬,他在那邊壓,氣得艄公不得不先抓傻童,阻擋傻童搗亂。艄公在場內東跑西抓,耍笑逗趣,直到將兩個傻童全抓住,按在關口前,排除了干擾。艄公趕忙拿槳撬船,船有了明顯的移動,于是眾坐船者拉的拉、推的推,終于把船拉了出來,然后,裝貨出水,開船行駛。船上眾角色則有的磕頭禱告,有的掐盤算卦,有的調戲孕婦,各角色表演形態逼真。眾人在行船時輕松自在的表情與陷船時又氣又急,又莊嚴又自若,既緊張又沉著的表情,使情和形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傘頭秧歌,自然會想到傘頭。傘頭在秧歌隊中既是歌手,又是指揮者。一般傘頭穿長袍戴禮帽,左手搖響環,右手執花傘。傘頭是一支秧歌隊的統領,其主要職責是指揮全局,編派節目,帶領秧歌隊排街走院掏場子,并代表秧歌隊即興編唱秧歌答謝致意。

斗活龍

斗活龍不同于舞龍。舞龍是數人舉龍在地上表演爬龍山、過龍橋、穿龍門、二龍戲珠、巨龍絞柱等,而斗活龍則在空中表演。表演前,民間藝人先要制作一兩米大小的龍、蜘蛛精、蝎子精、獅子、火蛋、魚等,制作材料為布、紙,做時先用鐵絲做成動物骨架,骨架上涂以硫磺,骨架最下端裝有少許火藥。從火藥中拉出一根長長的火藥捻,長短根據表演場地而確定。骨架做好后用白布扎出各種動物的造型,然后在白布上彩繪,使各種動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然后再在動物的兩頭和中間拴細鐵絲或細繩兩根,并在建筑物窯洞或樓房腦畔搭設架子,架子兩端的距離必須超過二十米。兩端拴系鋼絲三根,中間鋼絲固定,兩邊的鋼絲通過滑輪可以抽動。

表演時,首先用環把導具固定于中間的鋼絲上,兩邊的人員手拉繩索,使動物上下騰挪跳躍,快到中間時點燃火藥捻,兩物相遇,驟然起火,于是所表演的動物顯形。表演人員在鼓樂的伴奏下,雙手拉動繩索,根據節目的內容做出各種動作表演。

傳統精彩節目有“二龍戲珠”“龍抓蛛精”“龍抓蝎子”“獅子撲火蛋”“魚龍變化”等。二龍戲珠中的二條龍,時而升空,時而下降,時而橫身而行,利爪不時伸向跳躍著的火蛋;龍抓蛛精中龍撲向蛛精,蜘蛛精騰挪躲閃,忽而變成美女迷惑怒不可遏的行龍,行龍躲開美女,或而蜘蛛現身,張開大網欲纏行龍,行龍見狀,騰空而起,用利爪打斷絲網,張開大口吞食蛛精。

據斗活龍老藝人賈國珍講,斗活龍的節目內容均為神話傳說,民國年前經常搞,后由于傳承人缺乏就搞得很少了。1964年南坪搞過一次斗活龍,那時候整個街上擠得水泄不通。時隔二十四年的正月十五搞過一次,那次由于準備充分、組織嚴密,盡管大街小巷擠滿了人,也沒有出現過大的問題。2000年、2001年,縣里大搞盤子節,要求恢復瀕臨失傳的斗活龍藝術,我們兩三個人邊學習邊制作,也還成功地表演了一回,全國各地的專家們看后直豎大拇指。

轉九曲

有盤子必有秧歌彈唱,有活動必有九曲。九曲是盤子會中的一項大型的活動,俗稱轉九曲、轉燈。九曲城城連環,城城相套,人們轉九曲為的是求神靈保佑,在一年內能驅除邪魔,消災免難,人畜平安,幸福美滿。

轉九曲一般從正月十四開始。燈場多設在平整、寬闊、避風且離盤子較近的地方。栽燈時多用裁成一米左右的細木桿,橫豎各倒栽十九行,共三百六十五根,象征農歷全年的天數。桿間相距一米,桿頂置以燈盞,倒上麻油,放上棉花捻,有時也用小蠟燭,罩上五色紙燈罩。現多用小電燈泡安裝,五顏六色,外不飾罩。栽好后正好形成一個四方形城池,城內設有九座小城,城壕、胡同、內城、儀門,應有盡有。它的布局是根據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宮構成的。東西的儀門,一為出,一為進,象征兩儀,東南西北四方四正的四處城壕象征四象。城內由榔頭形的卍字組成,共七個,四角四個,東西南各一個。九座城分別是東北城(艮方)、東中城(震方)、東南城(巽方)、中南城(離方)、西南城(坤方)、西中城(兌方)、西北城(乾方)、中北城(坊方)。城與城或峙或鄰,構成東、西、中三條長街。

城中豎高燈十八盞,東西儀門各一盞,九座城九盞,四個城角四盞,東西門之間補立高燈三盞。十八盞高燈,拱懸空際,狀如星球。總城內又以五方配邊五色立幡,中央戊己土,其色黃,立黃幡;東方甲乙木,其色青,立青幡;西方庚辛金,其色白,立白幡;南方丙丁火,其色赤,立赤幡;北方壬癸水,其色玄,立黑幡。燈場的進出門挽松柏枝、插紅旗,粘吊子、貼對聯,掛紅燈。燈場一側設有神臺,所有轉九曲的人都要在神臺前點燃香,虔誠地拿在手上。

轉九曲起場要在盤子前敬神。敬神后,由傘頭領頭,在鑼鼓家具的伴奏下進入燈場,進門時傘頭要唱一首進門秧歌,每到一座城都必須唱一首求福求財消災免難之類的秧歌,以求神靈大顯靈氣,保佑人們。如“秧歌轉入八道城,八洞神仙顯靈神,人間心想事能成,豐衣足食賀太平。”轉罷九曲,出燈場后,傘頭還要到神位前唱秧歌:“轉罷九曲送諸神,各路神靈都動身,一切災難送出門,保佑人間常安寧。”轉九曲即告結束。此后的幾天內,由入燈城者自由轉游。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過去簡易的木桿和麻油燈早已被先進的材料和七彩的電光燈所取代,夜幕下的九曲黃河陣顯得格外絢麗多姿。近觀,豎成列,橫成行,似排列有序的城池,萬家燈火照人;遠觀繁星點點,五彩繽紛,燦若星河。川流不息的人群,在亮如白晝的燈海中迤邐而行,宛如一條長龍遨游江河,給人“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之感。

柳林盤子鬧了一年又一年,柳林人的智慧亮了出來,柳林人的豪情抒了出來。一處處的盤子會,一臺臺的彈唱歌舞小戲,一場場的秧歌,你方唱罷我登場,展盡風姿神韻。整個柳林城到處是翻飛的彩扇、舞動的人群、喧天的鑼鼓、激情奔涌的人群看著盤子、聽著彈唱、轉著九曲、扭著秧歌,盡情傾泄著釋放不完的狂歡情結。

华池县| 天峨县| 内丘县| 崇信县| 商水县| 密云县| 昭觉县| 敦煌市| 铜梁县| 平远县| 大埔县| 南靖县| 五台县| 抚州市| 仙居县| 宜兰县| 渭南市| 巴林右旗| 青阳县| 澎湖县| 文昌市| 宁强县| 岳池县| 望奎县| 永平县| 冷水江市| 泽普县| 饶平县| 鄢陵县| 会理县| 兰坪| 柏乡县| 萨嘎县| 翼城县| 环江| 青川县| 平武县| 吴川市| 榕江县| 襄垣县| 云和县|